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健走護健康

健走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
健走是一項完美的運動《Walk, Don't Run》作者史塔曼博士
健走是人類最好的醫藥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

健走可以維護健康狀態,而針對「健康」這個概念,筆者Fu要繼續分享生活的經驗和體會。

在筆者(Fu)的身邊,有慢性重度疾病的親人,就是筆者(Fu)的父親。他從1995年開始,身體出現明顯的症狀,在骨骼關節的地方會疼痛異常,到醫院檢查之後,診斷為「痛風」,於是接受藥物治療。醫生分析痛風形成的原因,提供飲食方面控制的資訊;其時才知,造成痛風真正的病源是在於「腎臟」,腎臟失去了代謝普林(又稱為嘌呤,purine)及尿酸的能力。在醫學專有名詞上,稱呼父親這樣的疾病為「慢性腎衰竭」,既為「慢性」,就是會「逐漸」退化、「更加」失能,等於告訴我們,要長期面對父親此後所需的醫療照護。果不其然,定期到醫院就診、藥物每日服用,除了健康每況愈下之外,偶不小心感染疾病就需要住院。這種情形勉強維持到2003年,醫師終於告知藥物無法發揮治療效果,必須「血液透析」(就是「洗腎」)才能讓毒素排出,維持身體機能與基本健康狀態。不得已遭遇如此的處境,身為子女者當然於心不忍,但父親倒足夠理性,也能堅強面對,只是,他必須每週三次到醫院進行透析,晴雨不變、終年不斷,讓他此後的生活範圍受到明顯的限縮。

父親年歲已大,母親亦然,身體及器官機能逐漸老化、退化。這幾年腦血管粥狀鈣化,一點一滴阻塞神經通路,使血管壓力升高,造成高血壓症狀,也使部分區塊發生小中風現象。這些病症,屬於腦神經系統、血管循環系統,都不是短期輕易能夠解決的問題,母親也只得依照醫師的囑咐,定期到醫院接受醫師的診療,並且長期服用開立的慢性處方,以維持起碼的健康狀況。

十餘年來,輪流陪同雙親看診,讓我到醫院直擊病人疼痛與煎熬的機會不曾間斷,看到這麼多苦難,也看到這麼多無奈。若是可以選擇,誰願意讓自己或親人罹患嚴重疾病忍受痛苦折磨?若是可以選擇,就應該在疾病未發生之前做一些預防的措施。預防疾病有許多層面與方法,包括均衡飲食、足夠睡眠(包括11點到凌晨1點的時間是黃金時間)、適度運動、心理調適筆者Fu認為這幾項因素缺一不可、都要兼顧。不過因為健康的可論範疇甚為廣泛,筆者Fu僅取運動中的「健走」來說明。




飛躍羚羊紀政及王品集團總裁戴勝益都極力推崇「健走(快走而非慢走)」,建議每一個人每天都要設法走上一萬步,若是達不到目標,即使利用團體制約的力量、處罰的方法,或是刻意將車子停遠一點多走一些路,都是可行的。由於「健走」比跑步溫和,筆者Fu又不喜歡獨自一人跑步,所以欣然接受他們的主張,有機會就走路,到如今,也有多年的時間了。此外,筆者Fu也希望工作夥伴、朋友也能多走路,養成照顧自己的好習慣,所以,特地挑選LED計步器並印製「健走護健康」的貼心醒語贈送他/她們(如下圖)。





至於「健走」有什麼好處?筆者Fu認為有以下幾個:
  • 預防疾病:預防心臟病、血管硬化(破裂、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老年癡呆、骨質疏鬆;增強肌肉力量、促進血液循環、促進睡眠、促進食慾,還能減少肥胖、改善便秘(摘錄整理自各雜誌、網站)。
  • 調節心理適應生活的狀態與能力(平衡工作、家庭、感情、婚姻)。
  • 釋放腦內嗎啡(endophin)使心情愉悅、思考正向。
  • 接觸大自然(山水有情天不老)。
  • 促發靈感與創意(迸出意料之外的點子)。

「健走」一定還有其他好處,留給其他人探究。筆者Fu在最後要強調的是,「健走」並非萬靈丹,也不是維持身心健康唯一的方法,一定要配合均衡飲食、足夠睡眠才能發揮整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