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 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曾對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如照片所示)做了一個電視專訪,摘記如下: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11歲的時候第一次買下股票,但他後悔太晚開始。
- 當時股價都很便宜。
- 鼓勵你的孩子投資。
他14歲時,用送報紙存下的錢買下一個小農場。
- 一個人是可以用自己的小積蓄買下許多東西的。
- 鼓勵你的孩子自己「開始」做某一些生意。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仍然住在50年前結婚時候買的只有三房的屋子。雖然房子沒有圍牆也沒有圍籬,但這房子已經能滿足他所有的需求。
- 不要買超過你 「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且鼓勵你的孩子這樣想、這樣做。
他自己開車到處跑,沒有司機也沒有保鏢。.
- 做自己,保持本性。
他從不搭私人噴射機,儘管他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私人噴射機公司。
- 總是思考怎樣可以經濟有效地把事情完成。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控股公司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旗下有63家公司。他每年只給各執行長寫一封信,給他們設定當年的公司目標。 他從不舉行例行的會議,或是打例行電話。
- 找對的人做對的事。
他只給自己的執行長們兩個規則:
- 規則一:不要虧損股東的錢。
- 規則二:不要忘記規則一。
設定目標,並確保大家不要忘了這些目標。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做上流社交圈活動。 他回家的休閒活動是弄一點爆米花,看電視。
- 不要炫耀,保持真實的自我,並且享受你所做的事情。
他不帶大哥大,桌上也沒有電腦。
比爾蓋茲,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在五年前第一次與他會面。蓋茲認為自己和巴菲特是完全不同的人,所以那次會面只排了半小時的時間,結果他們談了10小時,蓋茲也成了巴菲特的信徒。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給年輕人以下建議:
離信用卡遠遠的 (銀行借貸) ,投資自己並且記住以下幾點:
- 財富不會造就人,人才會創造財富。
- 過自己最簡單的生活。
- 不要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只要傾聽,但是做自己認為是好的事情。
- 不要追求名牌;穿自己舒適自在的就好。
- 不要把錢浪費在不必要的東西上;卻要把錢花在真正需要錢的人身上。
- 畢竟,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那為什麼要讓別人來左右它?
我常常覺得,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都有一個或多個異於常人的特質,比方說聰明、誠懇、正直、堅毅、勤快、肯思考、懂應變、厚臉皮…,讓他們在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主客觀條件搭配下,能夠完成目標、達成理想。這些特質難道只存在你我熟知的大人物身上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只是個人不知道、忽略了,或是開發得不夠而已。
當然囉!每一個人對「成功」的界定不同,有人認為富有才是成功,有人認為擁有權力才是成功,而有人認為能夠自我實現就是成功。你所認為的「成功」是什麼?許多人對成功人士非常嚮往,對於他們所擁有的財富以及財富所支撐的自由生活異常渴望,因此,有見賢思齊、起而傚尤的心理映射。而事實上,當你真正成為富豪時,想法還會和當初一樣嗎?人,很容易改變的喔!
我認識一個朋友,從念大學時就常翹課到號子玩股票(二十幾年前),雖然當時賺的錢有限,但是逐漸學會一些Know-How,同時學到如何和大戶打交道、走內線、抽佣金,甚至學會當金融掮客的本領,畢業幾年之後身價已經上億!一般人會認為他手頭寬裕了,會比較願意支助週遭親友,或是讓生活舒坦愜意些,事實卻不然,他不但對金錢更加計較,連對至親都還是非常苛刻,甚至疑心比以前更重,更加沒有安全感。
所以有錢人分好幾種,一種是有錢想更有錢(如上述);一種是已經滿足了錢的數量開始享受生活(提早或適時退休);另一種是已經超越對金錢意義的認知而持續實踐理想與服務人群(如施振榮)。我認為巴菲特當屬於最後一種,他絕不是「窮得只剩下錢」,反而是體認到富有的真正意涵與價值,而由內心表現出樂於平凡及平淡的器度與規格。你也許會問,忙碌賺那麼多錢還過這種生活,那還這麼辛苦幹什麼?對了!問到重點了!就像婚姻一樣,沒有結婚常在一起,不知道「因錯誤而結合,因了解而分手」的道理;你沒有享受過萬貫家財的豪爽滋味,就會勇於追逐想一圓癡夢,換句話說,「因為沒有,所以想有」,人,是為理想而活的。
錢,為什麼那麼有魅力?人們常說:「有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沒錢,你有吃香喝辣、環遊世界、買樓、買地…的夢想,就只能是夢想,但只要有你認為足夠的財富,你就能做一些些。想通了嗎?對,那就是「財富(務)自由」,有了財富(務)自由,就能有「人身自由」、「生活自由」了!到那時,你的想法可能就跟當初不一樣囉!你也可能是另一個華倫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