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不學無術:經濟情勢與投資智商

本文是筆者選修「經濟學」的第六篇報告。第一部分是選讀文章的基本資料,第二部分是閱讀之後的看法,詳見以下內容:

壹、文章簡介
主題:兩兆港資瘋台股
日期:2008/04/12
出處:先探雜誌
作者:陳弘、胡智銘
摘要:略(本篇為簡短報導)

貳、筆者意見
台灣經濟情勢似乎在總統大選之後一夕巨變,令人納悶的是,新政府尚未上任,而油糧價格持續上漲現狀仍未變化,怎就有如此大差別?值得細究箇中原委。以下為讀後心得:

一、 新政府經濟思維異於前朝,提供想像空間
台灣將要二次政黨輪替。因為人民在2008年立委與總統大選之後選擇賦予絕對的權力,因此,國民黨政府能夠第二次擁抱「一黨獨大」的地位與權勢。在「民主」與「本土」日見深化的台灣人民心中,怎會願意再給國民黨執政機會?除非「蘋果」太爛,否則不會丟棄。只是,這既定的事實透露出何種訊息與意涵?本文認為由於政黨屬性、理想、路線與策略的差異,使得不同政黨思考與重視的主客體亦隨之迥異。例如,在兩岸經貿論題上,民進黨政府認為兩岸交流必須建立在台灣的主體性及國家整體利益的原則上進行,因此實施「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陸委會、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金管會及各有關機關,2006)。相對於民進黨,國民黨則試圖以加強兩岸經貿互動的機制如「兩岸共同市場」,以促進兩岸互補互利、擴大經濟整合,並且加速與國際接軌(蕭萬長,2006)。事實上,口號、政策在不同執政者間運作,是否真有明顯差異,人民很難深入感受或了解,必須從經濟表現與執政績效上評價之。弔詭的是,扁政權尚未交出,馬也尚未上台,國內外對台灣的投資觀感與評價卻有大幅度轉變,孰令致之?本文認為是「重拾信心」與「看見希望」所致。

二、 國際資金湧入,台灣應乘勢前進
資金會往有利可圖的方向流動,此法則古今中外皆然。姑且不論台灣未來在新政府執政之後是否能否極泰來,創造另一次經濟奇蹟與榮景,至少國際投資機構或專家以分析及行動支持這個論點,願意從香港、美國、大陸等各處匯入資金佈局、等待。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再起的契機,如同巨輪已修整、油料已補添,就待萬眾一心重新啟航。然而,治國不能僅以口號,願景也不能虛幻描摹,如何「抓到病因、對症下藥」才是重點。因此,台灣絕對要讓這一個逐漸醞釀起來的「牛氣(看『多』的投資用語)」,紮實的維持與根植,並且回映到整個國家、社會。在眾多可能的思考中,「落實法治」與「建構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資金進駐應是最核心的方向。

三、 投資機會永遠存在,只是要有眼光與能力
無論景氣好與壞、多頭或空頭,永遠有投資的機會,因為相異的方向(甚至包括持平的方向)有不同的獲利方法,例如多頭可融資、空頭可放空。可是,無論市場或投資機會如何呈現或改變,永遠都有人賺錢,也永遠都有人賠錢,這現象就頗堪玩味,代表著「投資」這個領域需要具備Know How,亦即要有「眼光」與「能力」,在何時以多少資金、何種工具切入何種市場(或反向操作),能獲利者就是贏家。然而在進場(或退場)之前,必須做好功課以培養分析、比較、判斷,甚至是直觀的能力,作為決策的依據。以近年全球油價與物價持續上漲之議題為例,專家認為肇因於油糧需求強勁、飲食習慣改變、生質能源使用、產地氣候惡劣等「供需失衡」現象(盧永山,2008),因為如此,而衍生朝向綠色能源、替代能源及原物料等方向來思考(張玉琦,2007;聶建中,2007;謝錦芳,2008),投資者藉由研讀這些資料、資訊,作為培養投資眼光與能力,以及判斷某一時機投資的可能性。

四、 「避險」是最優先與重要的投資觀念
台灣未來是否如所選文章暗示的那麼好,誰都無法斷言,故對文中各路投資者所表示的高度興趣與信心不免「冷眼旁觀」。有一條投資警語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亦即暗示,群眾往往有盲從、好奇的心理,對於新鮮、流行的人、事、物若跟不上他人的腳步,怕被譏為落伍,或者怕失去某些好處,然而,正因為此種莫名奇妙的心態作祟,因此提供商人或投機者炒作、操弄的空間,讓群眾跳入「包裝」的框架之中不自知而隨之起舞,假以時日理智恢復能自覺、判斷之際,才恍然發現已經付出許多,甚至受到嚴重傷害與虧損。此一法則主要在告訴投資者,任何時候要「小心警覺」,特別是「一窩蜂」與「預期心理」現象明顯的時候,最容易喪失理性思考與分析的能力,更應「停、看、聽」以策「安全」。綜合而言,就是要建立「避險重(先)於獲利」的觀念,避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參考文獻】
陸委會、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委會、金管會及各有關機關(2006)。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配套機制。2008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mac.gov.tw/big5/economy/950322.pdf
張玉琦(2007)。五種新能源,工業綠色新契機。數位時代163期
盧永山(2008)。食品漲風世銀示警,G8謀對策。2008年4月9日,自由時報C1版
謝錦芳(2008)。看好兩岸和平,羅傑斯抱台股。2008年4月13日,取自http://news.yam.com/chinatimes/fn/200804/20080407018940.html
蕭萬長(2006)。建設「海峽兩岸經濟區」的願景與實踐。2008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crossstrait.org/version1/index.html
聶建中(2007)。尋找替代能源是唯一出路。2008年4月13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312&f_ART_ID=98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