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不學無術:破解物價上漲的「蝴蝶效應」

本文是筆者進修「經濟學」的第五篇作品。架構的第一部分是選讀文章的基本資料,第二部分是閱讀之後的看法,如以下內容:

壹、文章簡介
主題:物價漲掀亂象,政盪變數
日期:2008/04/09
出處:自由電子報
作者:盧永山
摘要:略(本篇為簡短報導)

貳、筆者意見
「渾沌理論(Chaos Theory)」中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有一句名言:「巴西的蝴蝶展翅有可能在Texas引起龍捲風」,意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給整個系統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改變,也可能帶來大災難!本文所提食品價格上漲就是一個因子,後效值得觀察。以下為讀後心得:

一、 以歷史為師,以他國為鑑
讀書人一般會有一個概念,就是讀歷史可以學習前人智慧與經驗,作為在現實情境中思考及決策之參考,此外,也會引例取譬以為借鏡,避免重蹈他人覆轍。這樣的道理是淺顯易懂的,也廣泛被眾人所採用,包括經濟學領域在內。所選文章中提到食品價格上漲讓人民生活困難,將引發社會不安,而政府或國際相關組織若處置不當,會造成二度或更嚴重的傷害。對照國內目前相近於外的經濟情勢,應該有所警覺,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歷史及國際事件中取經。例如美國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總計實施了三次工資與價格管制政策,但是難以支應龐大的管制成本,於一九七四年四月底解除管制之後,通膨率迅速由六%升至一一%,企業倒閉家數驟升、失業人數倍增,失業率在一年之間由五%升逾八%,而陷入二戰後長達兩年的衰退期(工商時報,2008);去年十月間,國際知名的大都市羅馬和米蘭的人民也群聚街頭抗議,抱怨他們的義大利麵條與麵包愈來愈貴,因此,相關產品的消費量也迅速減少(林麗美,2007)。這些事件終究會過去,然而後人應該做的,是如何從前人經驗中學習成功應對危機或避免災禍之道。

二、 物價久漲是混亂根源
近來,「通膨」的憂慮在本國及國際間瀰漫,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即在於物價是否持續上漲。理論上會以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及國民生產毛額(GDP)的平減指數來觀察其變化(洪德生,2007)。當社會出現需求拉動(Demand-pull)、成本推動(Cost-push)、工資推升、輸入誘致(洪德生,2007;Boyes&Melvin,2005)等類別現象且持續夠長久的時間,則憂慮將成為事實,人民的理智與情緒反應將會是一個頗大的變數。因為,物價不斷上漲而收入或薪資水平未見提升,消費力便隨之下降;或從貨幣價值的角度分析,通膨因素能使貨幣購買力降低(Boyes&Melvin,2005)。因此,當物價維持長久上漲的趨勢,人民的荷包相對縮水、能消費且願意消費的替代物品又逐項減少的情形下,一旦超越忍耐限度,非理性及反社會、反政府行為便會一一出現,例如所選文章中指出在埃及、塞內加爾、喀麥隆、象牙海岸等,發生因為食品和燃油價格上漲引發的暴動,至少導致十幾人死亡;1970年代末期,IMF和債權國強迫窮國刪減預算,導致食品和燃油價格大漲,窮人發起抗議行動使浪潮席捲全球共200多起,並導致若干政府垮台。故「物價久漲是混亂根源」,不可不防。

三、 物價上漲應探因求解
醫者,在面對患者進行醫療行為之時會探求病因,所謂「望聞問切,望者,望氣色也;聞者,聞聲音也;問者,問病情也;切者,切六脈也」了解清楚之後才能「對症下藥」。經濟問題亦然,而攸關廣大民生,更需探因求解、慎重以對。從報導得知,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國家經濟崛起,導致糧食需求遽增;民眾對於健康、生機飲食觀念與習慣的建立使需量揚升;生質能源被廣泛使用,瓜分玉米與甘蔗等農作物作為糧食的市場;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產地氣候惡劣讓許多地區的農作物減產等因素,導致全球食品庫存降低到危急狀態(林麗美,2007;盧永山,2008)。類似的情形也出現於油料市場,油價波動如此大,最主要是用油已經與季節性規律的變化脫勾,耗油量大增而造成原油的庫存量大跌(林麗美,2007)。可見,油價與物價不斷上漲有很大可能是供需失衡所致。了解問題成因之後,才有可能採取適當的對策。在政府方面,可以運用貨幣、財政或匯率政策的調整來緩解甚至改善經濟現狀,而廠商或是家戶則可少買甚至不買,過儉樸生活:少作奢華消費,將省下的鉅額花費,轉以支應能源及物價上漲之用(蔡宗榮、陳碧繡,2008)。

四、 對環境敏覺,對未來綢繆
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預估,「2008年油價(均價)為95美元,到年底更會達到105美元。」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則指出,全球玉米跟黃豆的「庫存對需求比」,即將在2015年成為零,也就是零庫存的狀態。這些報告共同指出一個事實:便宜的石油,再見了!便宜的食物,再見了!「雙高時代」來臨,對石油、糧食大量進口的台灣,尤其如此(楊少強,2008)。渾沌理論告訴我們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改變,也可能帶來大災難!因此,對生活現狀「見微知著」、「未雨綢繆」的敏覺能力便相形重要,換言之,要有「為未來做準備」的觀念與作為,例如:在宏觀面而言,應積極尋找替代能源、落實環保政策、改善國家經濟能力提高工資水平(台灣立報,2008);在微觀面而言,努力學習,充實適應環境的技能或財經知識,讓自己遠離危機與災禍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參考文獻】
工商時報(2008)。解凍物價應審慎評估―以尼克森為鑑。2008年4月10日,工商時報社論
台灣立報(2008)。通膨開始,蜜月結束。2008年4月10日,台灣立報社論2版
林麗美(2007)。物價漲風何時了。Taiwan News316期
洪德生(2007)。通貨膨脹與消費者物價指數。台灣經濟研究院經濟評論,2008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tier.org.tw/comment/200707.pdf
楊少強(2008)。油糧告急。商業周刊1051期
蔡宗榮、陳碧繡(2008)。通膨年代的油價正義。2008年4月9日,中國時報A15版
盧永山(2008)。食品漲風世銀示警,G8謀對策。2008年4月9日,自由時報C1版
Boyes,W.&Melvin,M(2005).economics(6th ed.).Boston:Houghton Mif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