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參加研習活動之後,利用時間整理出演講重點及個人所得和學校老師分享。本講座由時任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現已改制為育達商業大學)校長鍾任琴所擔任,講題主要在闡述志願服務的內涵,兼論非營利組織之經營與績效評估。內容分三部分,分別為摘要、育達辦學經驗與本人的心得:
壹、 摘要
一、 非營利組織的性質
- 非營利組織的意義與特性:公益、關懷、慈愛
- 非營利組織參與社會服務所面臨的問題:使命、財務、權力、效率與效能、管理
三、 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之論題
- 願景、價值、目標與策略:認同與共識、可行性與明確性。
- 義工的結合與運用:選擇、訓練、編組、激勵、問題處理。
- 資源獲取:爭取補助、獲得與結合人力物力資源、創造收入。
- 組織的使命達成度與社會接受度:滿意度、成長率、肯定度。
- 效率:比率、指標。
- 投入程度:財力資源、義工留任率、出席率。
- 滿意度:C、O、R、P、S之滿意度。
- 平衡度:願景與發展、資源運用、運作機制、服務對象之平衡度。
貳、 經驗分享(育達)
一、 輔導考照:金融、證券、財務、法律、資訊、英語…(如理財規劃師、證券營業員、投信投顧業務員、分析師、會計師、律師…)
- 量化:畢業前一定額度;未達到者有替代方案。
- 教師輔導制度。
- 師生獎勵制度。
參、 心得
一、 學校的定位與特性
- 學校異於企業組織,不以營利為主。
- 學校是政府組織的一部分,以公義或正義為基礎,以全民為服務對象;也是非營利組織的一種,以照護、關愛回應社會期許。
- 學校不完全是上述組織的特性;因為負有教育的使命、教學的責任,因此還有「專業」的特性,使學校成為兼具結構(科層化—行政)與鬆散(專業化—教學)雙重特性的組織。
- 應表達出適度的感謝:口頭、行為、制度設計。
- 指導學生表達適當的回饋:禮節、感恩、遵守規範、努力學習。
- 制教(制度教育)是另一種形式的潛在教育與課程,由教師醞釀並規劃,在具備明確而有意義的典章制度中讓學生自然學習。
- 基於上述理念,在推動學校工作前宜先產生具體可行的計畫,以此計畫作為執行和檢核的依據,同時可為團隊合作、知識分享、移轉與創新的藍本。
- 「學習護照」的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