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點出了許多台灣國小教育的問題,例如家長無法排除成績競爭的迷思、填鴨式思維與慣性積習難改、考試仍舊深深領導教學、貪圖方便的教師仍在(失去教育的理想性)、現行體制對教學的規範與限制太多、非專業宰制專業(各種委員會須有各種成員代表如家長代表、社區代表)、對有創意及有思想的觀念與作為冷眼旁觀、教育及學校行政對教學干擾太多(各種比賽、活動、研習、論壇務必參加)、利害關係人(書商、民代、主管機關、媒體、家長…)影響無所不在、形式主義猖獗(評鑑、遴選、代理制度)、防弊心態甚重(教師簽到退、經費核銷)…。然而,能不能改變它呢?
由於教育大環境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且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食物鏈結非常緊實(選民→立委→教育部→教育局處→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選民】→立委…),可影響的空間有限(因為如此,所以誰當教育部長都差不多!)。這又牽涉到幾個重要因素,包括民族性、文化、教育制度設計。民族性與文化是指自認聰明、輕視專業、無理取鬧、不守法治、愛走後門、攀親帶故…等特性;制度設計則是指各種影響深遠的政策、法令等規定,如校長遴選制度可以避免萬年校長,但造成政治滲透及學校組織內外部成員關係渾沌;教師法可以保障教師地位,但可能形成萬年教師及降低教師專業進取性。
這麼說來,只有無奈嗎?不必感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為天道循環自有其理,讓「橋歸橋、路歸路」,我們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讓自己成為Mr. Right!如此,在妳可發揮影響的範圍內釋放光與熱,妳的心理能夠踏實,妳的孩子學到知識、道理,得到快樂、幸福,就是有意義與價值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