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還可以換個角度詮釋,即孔子對曾參所說的「吾道一以貫之」,其意為:「我的道理是用一個基本思想貫徹始終的」。這個「思想」是合理、成熟、周延、圓潤、融會、暢通的,無論應用在何處皆順當適宜,無論由何人詰問都玲瓏平穩,說穿了,它即是「萬法歸宗」的本體,可靈活、彈性地呈顯於生活各領域、各層面。因此,當你置身校長、主任或研究所甄試,明晰此一Know-how並紮實內化,就會有能力「萬變不離其宗」答題,而關於這方面的論說,在本書「初階-心法奠基」的「形成體系」及「高階-善戰奏凱」的「關注細節活用筆試祕訣之善用多元素材/隨機配置資料」有更多的敘述,你不妨細加琢磨。
考生若欠缺「底層邏輯」,「專業內涵」及「知識系統」必然薄弱、鬆散,應試的競爭力將同步降低,這就是為何我重視並強調它的原因,故而在構思、闡述本書時,特別著墨於以下面向:一、考試雖為表象上「個人」之事,其實可同時「助益組織」;二、為求上榜而學習的觀念和技巧只是一種「術」,它應該服膺於專業的「道」,使「術以載道」、「道術合一」、「道術相濟」,才能完備所需知能妥適揮灑於試場,而「道」宜先「術」行,且不可偏「術」輕「道」,因此,除卻必備的「高階善戰」祕訣,還特意配置「初階心法」與「進階佈局」兩大專篇,其中頗多章節觸及「底層邏輯」與「專業之道」的概念,廣言深論不惜篇幅。
儘管如此,面對甄試,仍得藉由優異的「術」來顯現、傳達你心中所覺知、領會、體悟的「道」,方有贏得考官青睞、超群拔尖勝出的機會。緣此,分享、解說試前準備、臨場交戰的Know-how,便是本書必須強力落實、重中之重的任務。這些祕技盡在「進階-佈陣取利」及「高階-善戰奏凱」兩大篇章內,而與筆試、口試技巧直接相關的「善戰奏凱」4個章節,除了第01章「研讀重點整理考試用書」主題即已明確示現之外,其他3個章節皆在文內另立標題並「仔細說明」,包括第02章「專心致志做好應試準備」的「建立認知儲備論述能量」10個要點、第05章「關注細節活用筆試祕訣」的「彰顯實力活用筆試祕訣」20個要點、第06章「掌握要領展現口試能力」的「掌握要領穩中求勝」24個要點。
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雖非你的師父,至少是有成功經驗的過來人,所觀察、發現、領悟、洞視而得的見解,固然部分與各路「英雄」雷同,卻有不少是個人的特殊觀點及識略,只是不知有無緣分讓你得見完整內容。此處,僅從主題《個人與組織共好的發展學:校長、主任、研究所甄試上榜Know-how》切入,說明本書的價值所在,列述如下:
一、倡導個人報考校長、主任或研究所甄試可與組織「共榮共好」。
二、獨創「3階層上榜論述」:「初階-心法奠基」、「進階-佈陣取利」、「高階-善戰奏凱」。
三、獨創「金字塔攻頂心法」:共計15個元素。
四、適用國中小學主任/教師參加校長/主任甄試,也適用高中職主任、教師參與校長遴選。
五、適用各領域、各類科、各學系研究所「甄試/推甄」入學。
六、適用研究所碩士班甄試,也適用博士班甄試。
《論語.述而篇》有一句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不到學生真心想求明白而不可得時,不去啟導他;不到學生真正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誘發他。可你是否會想:為人師者怎能如此硬氣、狠心呢?其實,這樣對學生反而是好的,因為此時的學生「正念學習」及「解決問題」的「動機」最強,所以效果會最顯著。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學生,也適用於考生。本書無法具備所有功能滿足你的需求,但或許可產生「啟發」的作用,引起/增強投入校長、主任、研究所甄試的「動機」,並且從中有所收穫甚而付諸行動榮登金榜,那麼我必為你額手稱慶。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