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 星期日

《評鑑力:企業與組織創造績效的魔法師》第四章:產出良好的品質(十二)

 

真、善、美在評鑑中的應用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經歷過為數不少的各類評鑑,有的是縣府層級,也有的是全國層級;有的是現場實體進行,也有的是線上檢閱或單純書面送審,不管層級、方式為何,受評的心理狀態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呈現出最好的成果。最好的成果本身意味著「承擔責任、盡其在我」的正面認知涵養,轉化在準備行動上,最終獲得令人認可、認同、滿意、讚賞的結果。所以,即便我曾經擔任過許多評鑑、訪視或輔導委員,每當接到新的評鑑也都還會有這樣的心理投射,期盼能夠看到符合評鑑意旨、照顧目標族群、內容真切豐富、構想獨特創新的「作品」。之所以會強調這些,是因為還會見識到「移花接木」、「張冠李戴」、「錯配鴛鴦」…的謬誤情況,企圖「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前面已經提過,評鑑力的根本及核心要素在於良好的品質,良好的品質同時也要追求真、善、美。「善」與「美」都有共同的前提,就是「真」,所有受評的內容如果有一些成分是「做」出來的,即是「偽善」,也像「紅頂藝人」般的「假美」,對於目標族群來說,是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與益處的;也有另外一種情形是,受評的內容都是忠實呈現,但可能做得不夠投入、不夠適切、不夠周全,即使具有美感,也還是沒有服務好顧客;最後一種情形是,徒具「外在美」卻無「真」與「善」的本質,那可以說是等而下之,對評鑑來說幾乎無用了。

 

基於以上的理念以及對評鑑的自我期許,我對評鑑報告表的內容是非常注意的,因為這有可能是評鑑委員認識我們的第一步,而它也是完整呈現我們受評業務的重要文件。所以,在評鑑報告表「出門」之前,我都會逐一審閱,確認執行的業務內容是否如實呈現,另外,也檢查是否有遺漏未列入的事項,這一點,是站在「真」的立場實踐它。其次,我們在學校推動教育工作,從課程、教學、訓育、輔導、工程、採購到環境,以學生為核心向外擴展到家長及社區,所規劃、實行的各項教育措施,無不著眼於增長他們的知識、智慧,有益於他們未來的發展,這一點,是站在「善」的立場實踐它。至於「美」的立場,雖然不見得每項評鑑都能表現出這個內涵,但這個方向是可以重視與努力的,以下我舉出一些評鑑中創造出來的美感價值實例來作說明:首先,在教育部的交通安全教育評鑑中,我們將原本雜物混充、學生多年不踏入玩耍的沙坑,改建成刻有交通安全警語的圓拱休憩涼亭;教室外牆面佈置美工設計的交通安全主題教學情境;教師指導學生以交通安全為主題彩繪廁所隔板;辦理交通安全藝文競賽如燈籠製作、書法,並公開展出優勝、美麗的作品。其次,在教育部的建置防災校園評比中,我們利用校舍耐震補強機會,將學校特色客家舞獅的生動活潑圖案,用馬賽克的技法鑲嵌在圓弧型牆面上;也利用校舍耐震補強機會,在強化的司令台兩側牆面上,張貼王羲之、懷素、于右任、王鐸等名家的書法作品;校園人車分道施工完成之後,師生合作彩繪車道牆面;還有辦理坡地災害繪本製作、四格漫畫製作等學藝競賽。這些實例我以圖4-6〜圖4-13來附加說明,你就能更加清楚明瞭。



4-6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評鑑:

將原本雜物混充、學生多年不踏入玩耍的沙坑,改建成刻有交通安全警語的圓拱休憩涼亭

4-7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評鑑:

教室外牆面佈置美工設計的交通安全主題教學情境


 

4-8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評鑑:

教師指導學生以交通安全為主題彩繪廁所隔板

4-9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評鑑:

辦理交通安全藝文競賽如燈籠製作、書法,並公開展出優勝、美麗的作品。


 

4-10教育部建置防災校園評比:

利用校舍耐震補強機會,將學校特色客家舞獅的生動活潑圖案,用馬賽克的技法鑲嵌在圓弧型牆面上

4-11教育部建置防災校園評比:

利用校舍耐震補強機會,在強化的司令台兩側牆面上,張貼王羲之、懷素、于右任、王鐸等名家的書法作品



4-12教育部建置防災校園評比:

校園人車分道施工完成之後,師生合作彩繪車道牆面

4-13教育部建置防災校園評比:

辦理坡地災害繪本製作、四格漫畫製作等學藝競賽。




相關連結: